sohu_logo
1949年毛泽东首次访问苏联

 高清纪录片:毛泽东赫鲁晓夫与中苏分裂
 1989年5月,戈尔巴乔夫访华
 “和平使命-2005”中俄联合军事演习
 中俄两国首脑出席建交60周年庆祝大会

中俄关系已站上新的历史起点。但中苏关系怪圈是如何打破的?中苏、中俄关系是怎么过渡的?作为亲历者,有必要进行某种历史回顾及探讨...

中苏(俄)关系的前三十年
中苏10年友好结盟,10年论战恶化,10年对立为敌...

摒弃冷战思维,超越意识形态
1991年12月,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解体...

平等信任,互利共赢
1992年中俄双方承认“相互视为友好国家”...

三大决策:新中国开国外交壮举
视频:毛泽东在莫斯科会见留学生
1958年毛泽东在京会见赫鲁晓夫
中俄“和平使命2005”联合军演
两大使:中俄关系比中苏同盟稳固

友好结盟:两国是“永久的兄弟”

    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。毛泽东主席一生出国就两次,而且去的都是苏联一个国家。双方还签订了为期30年的《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》,两国人民是“永久的兄弟”。

    1950年代,苏联给予了中国大规模的经济技术援助。除派遣专家援建外,提供贷款是苏联援助中国的方式之一…[查看全文]
1957年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接见3500名留苏学生(视频)

恶化对抗:从意见分歧到短兵相接

    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,中苏两党分歧加剧,两国关系逐渐变冷。1960年6月,在布加勒斯特召开的51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上,赫鲁晓夫攻击中共是“疯子”,“要发动世界战争”。

    赫鲁晓夫下台后,苏联新领导人仍坚持赫氏对华政策,对我国挑衅。1966年3月,我党不参加苏共二十三大。从此,中苏两党关系中断。随着两国关系恶化,中苏边境不再平静,甚至出现了武装冲突…[查看全文]

缓和发展:中苏关系走向正常化

    1982年3月,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关于愿意改善对华关系的塔什干讲话,为我方调整对苏政策提供了契机。邓小平同志指示,要外交部立即对勃列日涅夫的讲话做出反应,向苏联传递信息…[查看全文]

    1986年7月,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发表海参崴讲话,在消除“三大障碍”问题上做出松动,中方给予积极评价,政治磋商取得进展。双方就柬埔寨问题达成共识…[查看全文]    视频:中苏“只握手、不拥抱”

大事记

1949年,中国与苏联建交

1949年12月—1950年2月,毛泽东访问苏联,中苏签订《友好互助同盟条约》

1950年,朝鲜战争爆发,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抗美援朝

1950年,中国与印度建交

1953年,《朝鲜停战协定》在板门店签署

1954年,中印和中缅领导人共同倡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

1954年,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

1955年,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

1956年,苏共二十大举行,中苏两党分歧发端

1957年,毛泽东出席莫斯科会议

1962年,中印在边境地区发生武装冲突

1964年,中法建交

1967年,印尼发生政变,与中国断交

1969年,中苏在珍宝岛发生武装冲突

1972年,尼克松访华

1972年,田中角荣访华、中日建交

1978年,越南入侵柬埔寨,中越关系恶化

1979年,邓小平访问美国

1984年,中英签署《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》

1986年,中葡签署《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》

1989年,戈尔巴乔夫访华,中苏关系正常化

1989年 美国等西方国家借口“六四”政治风波开始制裁中国

1990年,中国与印尼复交,与新加坡、沙特建交

1991年 苏联解体,中国与一批独联体国家建交

1991年,中国参加APEC

1992年,中国与韩国建交

1996年-1997年 中美元首互访,关系正常化

1997年,香港回归

1999年,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美军轰炸

1999年,澳门回归

2001年,上海合作组织成立

2003年,关于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

2006年,中非合作论坛成功举办

2008年,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

……

 

 

 

 

60年来,中俄关系走过了不平凡的曲折历程。历史表明,建立在意识形态基础上的所谓特殊关系是比较脆弱的,容易受国内局势或国际风云变化的干扰和影响,甚至反目为仇;而超越意识形态分歧,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国与国间的正常关系,不论社会制度异同,却可和而不同,和谐共荣,相对牢靠持久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——周晓沛 大使